平面廣告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為什麼西瓜卡是企鵝代言,我還挺好奇的,不是應該找西瓜代言嗎?左邊的企鵝和右邊的企鵝有沒有關係?紅色那隻是狗嗎?查了才知道原來最上方的是人名,坂崎千春(さかざきちはる),兩隻企鵝好像都是她畫的。
左邊和中間的房地產廣告在意向上,和在台灣會看到的差不多,主打綠意生活或是地段良好,但在排版方面做得比多數台灣房產廣告好,主要是有適當的留白,照片的實景感較強(台灣會有很明顯的合成後製感),所以看起來會比較有設計感。最右邊這張則比較有特色,用的插畫不算精緻,但人物臉孔的扭曲感會讓人留下印象,不看文字的話,很像文藝活動的海報。
這三張是大學的招生或活動廣告,我覺得都做得很出色。前陣子恰好有做大學招生的視覺,當時參考了不少日本的案內(導覽冊)視覺,真心覺得他們在這一塊領先台灣很多。左邊透過一個形象對比很大的插畫,雖然文案上好像不完全是這意思,但我直覺接受到的是就連出家人都想來念。中間這張則是簡單明確的文字排版,明體選得很棒(貌似是築紫的明朝體?)。右邊這張則把一個聯合學位的計畫,搞得很像什麼影劇的宣傳,雖然有一點太過頭的感覺,但也是出奇不意得讓人覺得有趣。
—
延伸書單
《Typography in Advertising Design》:將文字排版的技法分成九大類,搜集了幾百個作品,案例以平面廣告為主(也有傳單這種資訊量較多的)。龍溪、桑格和蝦皮上都還有賣。
《Tokyo ADC Annual》:以表揚 Art Director 為主的獎項。裡面有很大比例的作品都是廣告作品,其視覺表現都非常出眾。不難買,不過稍貴。有另外一個《TCC 》以表揚 Copywriters 為主的獎項,也是廣告類作品為主,不過台灣似乎沒有引進此年鑑。
《広告&CM年鑑》:這本呈現的廣告就比較大眾口味,但視覺水準仍然是很高的,只是不如 ADC 那樣前衛。價格也比較親民。
一直有印象日本警視廳會找明星來做宣傳,還真的有,不過這種海報形象意義可能大過於一切。中間的作法感覺就跟台灣很像。右邊的就非常出色,或許圖像沒有傳遞明確訊息——但再次強調,我主張圖像負責抓住目光和營造氛圍,訊息交給文字來傳遞就夠了。「万引き」是指順手牽羊的小偷。
左邊這張雖然排版有點陽春,可是圖像其實很有趣就會吸引人注意,不過讓禁止的符號在抽菸好像有點違背,但能看懂就好了。中間這張就是很直接的文字排版,但做了一點上下的交錯,讓版型較有活力。右邊那張為什麼是「喝」?現在查了,好像是「喝」和日文的「勝つ」同音,也就是要戰勝不正軽油的意思。
最左邊這張只是想要把「民進党」給拍下來。中間這張也是版型很簡單直白,很多時候這樣就夠了,不需非加上什麼圖像。右邊這張也是主打文字,但圖像就給我一種比較拙劣的感覺,可能是因為臉孔很精細,但整體卻又是構圖簡單的排版,再加上「まもろう(守護)」的顏色運用,我認為人的插圖再簡單一些,文字全用白色,或許會更好。
這三張都是找來形象人物代言,左邊這張的作法比較是靠人物和攝影構圖來吸引目光,雖說圖像吸引人就好,但還是要能與訊息產生聯想(除非圖像本身夠有特色,但帥哥美女形象照並不少見)會比較讓人留下印象。中間這張拍得有點糊抱歉,但情景上就有與電車連結,小可惜的是我覺得攝影的構圖好像可以更有趣。右邊這張就非常出色,透過簡單的對比來傳達車廂變得寬敞這件事情,底下的文字排版也很有趣。
左邊這張的攝影張力就很夠,電車彷彿有生命一樣,視覺上左暗右亮形成兩塊明確對比。中間這張就很有趣,文案大概是指「這個燈是哪個巴士的?」,看得出來才有鬼 — — 所以請到電車巴士博物館去,非常有創意。右邊這張則是透過一張好插畫,加上適切的版型,就能有八十分的表現,不過頭兩位男性看著那位女性的眼光好像有點……?不知道是不是彩蛋。
這三張都是找來很不錯的模特兒,雖然我對這種做法持保留態度,不過可能是藥劑師/矯正局/禿頭診所過去給人的廣告都太定型了,所以採取這種形象感、清新的作法也許會很不錯。
左邊的插圖很可愛,不知道這隻貓是不是這間銀行的吉祥物?不過右邊的排版就有一點小陽春,那張照片有點拖累了整體的視覺調性。右邊的排版很有趣,把文字這樣散佈在整個畫面,其實是日本文宣廣告很常用的手法;中文也不是不能這樣做,但字距行距可能要加寬,字重也要細一點,否則全是漢字筆畫太複雜,圖文會很干擾。